Monday, July 27

是马来西亚,不是马来 !




我的国家称为马来西亚,不是马来。

在英国,许多香港人都称我的国家是‘马来’, 这是大错特错!在字典和地图的版图上并没有‘马来’这个国家称号,就算是国家名字缩写也没有。我的国家称‘马来西亚’,缩写是‘大马’或是‘马国’。马来和马来西亚是有很大差别的,马来人马来西亚人也有分别,所以马来也不是马来西亚的缩写。

马来人是一个种族的名词,源自于马来群岛, 英文称为Melayu; 马来西亚人,英文为Malaysian是由多元种族而组成的,包括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等。那马来一词究竟如何而来呢?它是否是贬义词?这个需要语言和历史学家进一步去研究和论证。但是,身为一位马来西亚国民,我绝对认为这词语用的非常不恰当,即不是词典上的字,也不符合语言逻辑。在英国华人族群中,许多人都用‘马来’称呼马来西亚,尤其在餐馆行业里,慢慢的就连这里的华文报纸也用这一词。

马来西亚并不是一个大国家,但是国名是不能乱乱套的,人自己也会有爱惜自己的名字,何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呢?也许有些人认为这个是无关痛痒的称呼,但是对一些听者来说可以是一种蔑称。记得许多年前,新加坡人就曾经用‘联邦’一词来称呼马来西亚,而一些有意侮辱我们就称我们为‘联邦猪’。而‘联邦’一词就成为了贬义词。今天,在新加坡主流报纸都不会再用这词来称呼马来西亚,而称马国。

最令人心痛的是,在英国许多马来西亚人本身都没有纠正这个词,还频频用‘马来’来称呼自己的国家。他人不明白我们国家的国情和历史,难道我们自己也装糊涂?对于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绝对有这个责任去维护她的名字;无论你要远离国家还是不再想念她,但你也不可以不尊重她;若连曾养育我们的国家我们都不能用正确的名字来称呼她,谁还能够呢?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而我的家是马来西亚这个国家

Monday, July 13

世界价值观


我来英国两年,学到一个很重要的思想,那就是世界价值观。

在这里,我们不再是活在自己的民族价值观里,而是需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生活,一起共事。虽然你人在外国,若我们跳不出自己种族文化的框框,我们的世界便变的越来越狭窄。许多人认为要融入老外的生活很难,有一定的限度;其实,我认为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放不下我们自己,我们不能放开自己去学习他人的文化。我看到许多马来西亚学生来到这儿都与马来西亚人‘混’在一起,英国文化或是世界其他文化究竟学习了多少?出国来念书,肯定就要从这与国内不同的环境中开拓新知识,新视野。如果没有好好把握机会,回国后依然是那么一个你。

要与不同的人共事,世界观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这是你要接受世界其他人,而世界其他人也接受你的价值观。无论是世界各国任何种族的人,我们总有共同的核心思想和要求。比如说没有人要得到伤害,从这个原则之下对人,多帮忙他人,别人自然对你感信心;比如人是追求快乐的,那么多学习幽默感,多学习他人的习俗,慢慢的别人也会接受你。要做到这些,首先自己对自己的文化要有很深的认识,和认同感,因为我们本身的文化就是与别人建起桥梁的工具。要使别人怎样对你,首先是你要怎样的对人,自己是主动的,并不是坐在家里等其他人来了解你。

这些年来,我在这儿认识到许多不同种族国籍的好朋友。就比如我搞佛学会的过程中,有英国人,美国人,中国人,日本人,荷兰人,意大利人,香港人,东欧人,墨西哥人,加拿大人和新马人的会员,他们都给与我许多的鼓励和支持。我在大学宗教理事会会议当中,需要与不同宗教的人做交流,有基督教,回教,Bahai教,兴都教,犹太教,天主教和不信神组织。在这样的国籍化的会议上,互相了解和妥协是非常重要的。就算在参加这里的佛教组织,也有来之西藏传统,泰国南传,中国大乘,日本禅宗,西方佛教等等。这是一个真正多元思想的环境。当我接触多后,慢慢的我对许多事情也有新的看法,许多以前我认为对的事情,也有新的诠释。

世界价值观可以让我们与不同的人共事,可以让别人接受我们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与这个世界一起进步!

Saturday, July 4

毕业感想



踏入爱丁堡大学的中世纪的大礼堂,骤起古典音乐,我们的毕业典礼就这样开始了,一个非常简单但庄严的仪式。两年读书的痛苦快乐,就在这古色古的礼堂画下句号。看着老外同伴们,大家都按耐不住心里的兴奋,六年的埋头苦干的studio日子也在这时候真正落幕。虽然以前在马大毕业过一次,重新披上毕业袍心里还是异常的兴奋。这次过了不知何时又再能够披上大学毕业袍了。

这次的毕业,很多事情都很可能是我这世人最后一次的体验了。新兴奋的心情又带一点儿不拾得,毕竟这次的毕业是我的学生生涯真正的结束,最伤心的是以后买火车票不能再买学生价了,去旅游也不能买学生优惠入门票,一切的的学生优惠都没了,惨!~

毕业其实是代表着一份别人对你的期望,是代表着家人的荣耀。毕业,是社会给于你期待的开始。所以毕业的兴奋后,沉静下来的后是挑战;朋友家人围绕为你祝福后,便是我自己要面对自己的时候。一时的仪式,过后便是漫长的岁月。。。





Tuesday, June 23

Venice...威尼斯





到威尼斯旅游,最重要一点是在任何餐厅或小食店千万别坐下来,屁股一坐,价钱便会加七十巴仙。其实,威尼斯还是值得一呆的地方,这里的的每个角落都很优雅,只要你用心去慢慢欣赏,你更可以看到她的与众不同。这是一个建在水上的城市,大大小小的河流包围着这个古城。这里每十步一道小桥,每五十不一条大桥。这里可是见证了几百年前水路贸易顶峰期的面貌。Grand Canal Rialtol桥还保留着原始的水上市集的贸易模式,这里你不难想象一艘艘载着货物的船在这里交易。但是今天剩下的只有为游客服务的Gandola, 和水上的士。

当然,来到这里就要坐坐举世闻名的地道小艇,Gandola。要选一个物有所值的服务可是一大学问,你要跟船夫问好价钱和路线,若你只问价钱不问路线,他们可会载你去一些不值一看的小巷,那么你就肯定吃大亏了。还有,原来在这里还可以讨价还价,这就要看你的杀价功夫了。总之,要做好功课才去,这样才不会无辜的被骗。

这里的食物价钱是依照区域来分别,越集中旅客的地点越贵,所以可能你再走两步一杯雪糕的价钱会便宜一角。所以无论买什么都好,一定要‘价’比三家,分分钟你会发现很多惊喜

Saturday, June 20

Vatican....梵蒂冈



梵蒂冈,这个全世界最小的国家,总人口一千人也不到。踏进她的国土上,一眼就可以望完整个国家。虽然如此,梵蒂冈却是闻名于世界,因为她是天主教的最高权威中心。这里无不是为宗教而有的,无论是国家元首,警卫队,建筑,和艺术等都因宗教而存在。参观St.Peter大教堂最好是在最早晨的时候,人群不多,可以更自由地慢慢的参观。


我虽不是天主教徒,但是我抱着最尊敬的心踏入梵蒂冈的大教堂。这间教堂的气派的确让人叹为观止,里面的雕像全都是价值连城的大师杰作,Michael Angelo 是其中一位。脚下踩的地板,楼梯的扶手都可能是历史文物。高高的天花板,神秘的阳光真让人感觉到宗教的至高无上的力量。从这些的种种,可以看到当时中世纪的人们是化了多少的心思,金钱和力量来打造这‘国家’的一切。

The last judgement

到这里,除了教堂还一定要参观梵蒂冈博物馆。这博物馆很大,但是我都没兴趣去欣赏别的,来的原因只有一个:《最后的审判》这幅壁画。这是Michael Angelo的作品,是一副惊世之作,勾出从上帝造天地造人,一直到最后的审判。每个过程都表现出人对于创世纪的构想,每根手指和每个眼神都表达着一些讯息。

这个最小的国家,里面却藏着许多珍贵宝物和遗产。宗教便是一切的梵蒂冈,但有多少来参观的人是因宗教而来呢

Wednesday, June 17

Rome.....罗马



从小就在书上读到罗马斗兽场,万圣殿,罗马宫殿等等的故事。今天我站在这古老的城市看着她昔日的荣华,破烂的古建筑只能告诉我她近日更落魄的神情。的确,在这快土地上诞生了建筑学,我们无处不见的罗马柱子便是发源在这儿,世界第一个歌剧场在这儿,世界第一个国家议会也在这儿;罗马是世界文化中心,更是世界艺术的圣地。这里任何一个雕像或一副壁画,都可能出自于大师之手如贝尼尼,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菲菲人物。除了艺术品以外,这里的雪糕也是闻名的,据说这里的雪糕称Gelato, 并不放牛奶,多吃也不会肥(我看这是罗马人最伟大的发明)。



虽如此,今天的罗马像徘徊着古代和现代的路口中,杂乱的交通,肮脏的街道,不安全的治安构成了今天罗马的面貌。或者是说,今天的罗马人已失去了古时罗马人的光辉,而古罗马的光环强烈地套在这个城市,让人只懂得回忆过去。

如果你喜欢《天使与魔鬼》这部小说,罗马便是你要来朝圣的地方;如果你是读建筑学的,这里便是你要来‘祭拜’祖师爷的地方;如果你是艺术家,这里便是你来吸收灵感的地方;如果你爱冰淇淋,这里便是你的天堂。









注:罗马喷水池对面的冰淇淋最好吃,但是威尼斯的的价钱会比罗马便宜。

Saturday, May 30

游山玩水



学业完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游山玩水。但这一次却是经历‘生死’之旅。两天前我与一位朋友去苏格兰西边的一个小岛。这个小岛称为‘
Holy Isle'-神圣之岛,是由一个西藏佛教团体买下的。从爱丁堡过去需要做两趟巴士,一趟火车,一趟渡轮和一趟小艇才能到达。这个是一个美丽的小岛,还保留着许多野山动物和植物,建筑只在一个角落处。野马野羊到处跑,在海岸还可以看到许多海鸥的窝,里面还有蛋。我还是第一次和那么多‘野’兽有那么近距离的接触。值得一提,野马的确和我们平时看驯养马不同,它们神出鬼没,走起路来就是奔跑,再陡的山坡也不是障碍。自由自在的野马的世界和生活真的很不同。




第二天早上一起身就去打坐,然后就用早点(住宿是£25,包三餐素食),过后我们就去爬山。但是一开始我们就走错路,不小心绕到岛的令一边,这里其实并没有路给人行,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一些野兽或鸟类时不时会出现我们的周围,感觉到了一个不属于人类的地方。我们费了不少的劲才越过这个‘石头之国’。







绕过海岸后,我们就往山上爬,越爬越高,心想我们依照人工小道去肯定安全,就在我们接近山顶的时候,大雾突然吹过来,前面和后路都看不到了。好马不吃回头草,我们唯有继续前行寻找出路。我们走到了一个山崖,左边是悬崖,右边又是悬崖,四周又朦胧一片,身处在那儿都不知道,只之道我们现在在很高的山崖上。当我们也想不出什么好方法的时候,唯有坐在那儿等雾散去才找路。那时我的确感到很害怕,死亡好像离我非常非常近,有时雾散开一点点,我可以看到我们处在几百米高的山崖上。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所以就在山崖上翻过,有时只有几寸的石头可以踏,旁边就是深谷,一失足成千古恨,我脚也开始软了。曾有不想走的念头,因为实在太危险了,但不走的话只有两种选择,坐以待毙或等人来救。但,我更希望用自己的脚步走出困境,再不愿也闭着气一步一步的走。。。。终于随着羊粪和马粪,我们慢慢地找到路回去。





当我想到我可能会丧命在此的时候,头脑不知闪过多少的念头。原来接近死亡的感觉是如此,如此的不舍得这个人身,如此的不舍得所拥有的一切,又如此的不舍得将来期望已久的前景。这趟普通的旅行,给了我不普通的回忆。

Thursday, May 21

Last day as a student....我是学生的最后一天

今天我交最后一次的Project,这就算结束了我二十多年来的学生生涯。回想起来,四分之一的人生就此过去了;上课交作业,听老师的学生角色,今天总算来到最后一天。今天在studio的心情有点兴奋,又有点失落。兴奋的是我终于自由了,失落的是我要告别这二十多年来的角色,又带一些不舍得的心情,总之是百感交集。可是当我离开学校时,心理又转会平常,一切的结束又是那么的自然。

还记得小学毕业唱友谊之歌时的不舍,中学毕业时的茫然,高中毕业时的期待,到大学毕业时的兴奋,到至今硕士学位最后一天的木讷,也算经历了人生不同的心境。一路以来的成长,看到许多自己的不足,原来这世界是那么的大,我们是那么的渺小。

今天的结束也就是明天的开始,学子责任的结束,就是成为社会一份子的开始。不久,我将不再有交作业的痛苦压力,也没有读书考试的苦闷,但我却会有承担这社会更大的责任。

Saturday, May 2

令我最感动的歌...The most wonderful song in my life



The song really taken me a lot of tears even though I re-watch it again and again. She, among one of the 'very' normal ladies in our earth, among a very simple woman that could be found every way in our world. She as simple as you and me, or even nothing wrong to say more simpler than us. But, you has a dream and she sang it out to the world, she is 47 years old but she has tasted her dream today. Amazing encouragement to me, it is a awake call to all of us: Not matter how normal you are, don't give up to make a dream and make it true!

她没有蔡依林的脸孔,没有S.H.E那么可爱, 但是她的歌是我人生中听过最感动的歌。她只是一个英国乡下的大婶,乡村可能就是她活了四十多年的地方,一个普通再也不能普通的aunty。47岁的她还说要成为一个专业歌手。试想想,一个没有身材样貌,读书又不多又接近五十岁的乡村大婶向你说她要成为专业歌手,唱歌给全世界的人听,你会打从心里笑她吗?我想许多人都会笑她不自量力。

她,Susan Boyle, 一个普通单纯来之苏格兰乡下的aunty,样子还有一点sorry的她唱出了震撼我心的歌曲。她给了我希望,给了我最很大的鼓励:管你多么的普通,也别放弃你的梦想。 世界上没有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来的更开心的事情。

Friday, April 10

马来西亚的报纸还行吗?

曾经何时,看报纸是我日常生活的乐趣。我从小学就喜欢看报纸,房间里都贴满大大小小的剪报。自己还会用不多的零用钱买几份不同的报纸看。别人的爱好是收藏邮票或是闪卡,我的爱好是收集报纸,得空的时候就拿出一叠叠旧报纸来看。但是,不知何时对马来西亚的报纸开始失去兴趣,知道原来报纸其实不能很全面的报导新闻,要看大马检查局的脸色,要害怕被吊销出版执照,害怕出版法令、内安法令等等。从此对大马报纸的客观性报着很大的怀疑,这真的是报纸业的悲哀。

今天虽人在外国,但还是每天早上打开电脑看马来西亚新闻,可是不会是只看拿几份‘主流’报章而已,而是会看7份不同的报纸(包括网络新闻)。在加上看英国BBC的新闻,中国新闻等,会慢慢发现,大马的地方报纸的素质原来是如此。。。大马报纸报导新闻并不全面,又许多内幕都是由不同的管道得知,因为本地报纸都选择性的报导并不是秉着事实求是的精神报导。试问,我如何对它们升起信心呢?又如何靠它得知天下事呢?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其的BBC可以说是唯一的主流电子媒体。但是他们报导无论是丑事坏事好事都深入的报导。对政府或反对党一视同仁,每次做课题讨论都会访问两派,听不同的声音和意见,然后由读者去决定对错。我多么希望马来西亚一天能有一个不偏不倚的媒体呀。)

我清楚报章都有的苦处,但我有看事实真相的权力。若有一天,我们都不再相信报纸,都完全失去了失望的话,报纸业还行吗?在这个电子资讯爆炸的时代,报纸业还行吗?如果媒体失去应有的原则和角色,这样生存下去还有必要吗? 是我变了,还是报纸一尘不变?或者不是我变,是报纸变了?